
【青森岩手篇】来自东北六县的珍贵古代武术!如今仍传承下来的独特技法有哪些?
目录
武士的首要职责是战斗,这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武术流派,并不断加以完善。
过去,武术通常被称为“射箭和骑马之道”,弓箭技能至关重要,同时还需要掌握各种徒手搏斗和战斗技巧。
各种各样的战斗技巧已被系统化,通常被称为“十八种武术”,并且已经创造出各种武术来应对各种战斗范围,从剑术和柔道到枪术、薙刀术和棒术,使用武器甚至赤手空拳。
一般来说,明治时代之前建立的这些武术统称为“古武道”,有记载显示,在封建时代,各个藩都教授多种武术,主要由武士练习。
在这些古老的武术中,有很多至今仍在代代相传,而且你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实际的表演。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在东北六县传承下来的特别有价值的古代武术流派。
【青森县:以传奇剑客冢原卜传命名的卜传流剑术
我们将从青森县介绍弘前藩传承下来的剑术流派——卜传流剑术
战国时代的传奇剑客冢原卜传。
出生于鹿岛神社(供奉战神)的僧侣家庭,卜传从小学习家族传承的古老剑术“鹿岛神流”,养父家族传“香取神道流” ,最终创立了自己的流派“鹿岛神道流”。因此,卜传流也被称为鹿岛神道流,并传播到弘前以外的许多地区。
然而,本文中弘前藩传承的卜传流与鹿岛神道流不同,据说是由冢原卜传的弟子“三冈一波所创制的“一波流”
融合了战国时代中级剑术和便服剑术的混合风格。
卜传剑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结合了战国时代的盔甲格斗风格和江户时代及以后的便服徒手格斗风格。
前者,即身着铠甲施展的武术,“铠甲 ,后者则被“皮甲武术”,但让我们仔细探究一下。就铠甲(剑术)而言,即便直接攻击,也很难造成致命一击,因为铠甲会阻挡攻击,而且自身的行动也受到限制,因此需要特殊的技巧。
具体来说,一种理论是攻击盔甲的弱点,例如喉环、背部护手、腋窝和胯部,并采取稳定的站姿,臀部放低,双脚分开。
此外,正如前文所述,穿戴盔甲会限制剑士的行动,因此剑士的动作自然会围绕盔甲的活动范围展开。所以,剑术风格往往既动态又细腻,力求抓住对手最细微的破绽。

另一方面,须畑(剑术)是江户时代后战场不再那么重要时兴起的一种剑术,其特点是身姿挺拔、步法迅捷,与现代剑道颇为相似。虽然有些流派在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剑术,但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专为不穿盔甲的场合而优化的剑术。
由于前提是战士们会穿着便服,因此用剑直接击中身体的任何部位几乎总是致命的,可以说这就是为什么需要更复杂的剑术的原因。
盔甲战士的剑术,在其结构和技艺中得以保存。
卜传流型以直立姿势开始,让人想起后来的赤手空拳剑术和现代剑道,但有些姿势仍然强烈地让人联想到会社剑术时代的风格。
例如,在剑道中,“上段架势”(jodan no kamae)的姿势中,拳头直接举过头顶,而在卜传流中,拳头则略微偏向额头右侧。这种姿势是为佩戴头盔的人设计的,因为如果头盔上有头饰(例如前额冠饰),就无法将拳头直接举过额头。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卜传流中还有一种近身格斗技巧,即采用名为“折身”(orimi)的深蹲姿势,贴近对手的胸口,用直立的剑攻击对手的手背或喉咙。
塚原卜传是该流派的创始人,他最著名的秘技之一“一击必杀”。虽然具体的剑法秘而不宣,但据推测,这需要将身心合一,一击毙命。
仿佛为了说明这一点,据说弘前藩传承下来的卜传剑术的精髓在于自杀式的一击,这种一击蕴含着打破盔甲本身的精神,同时还要躲闪和后撤以避免对手的攻击。
总之,结合了战国时代铠甲武士和江户时代剑客的战斗风格的卜传流,可以说是武术体育文化史上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
- 参考链接:日本古武道协会 – 卜传流剑术
【岩手县:由于其压倒性的打击力量,禁止与其他流派进行比赛!“正宗流”
我们将从岩手县介绍“正宗流和”,这是一种在盛冈藩传承下来的武术
正宗流的正式名称“观世手真正宗游根狐传流”(Kanze-teki Shinshoshoyogan Kitsune-den-ryu ),其远祖据说是藤原镰足。镰足之后约150年,狐传流濒临失传,坂上田村麻吕将其复兴,并更名为“观世流”。
后来,在镰仓时代初期,观世流第二十七代传人森宇平太国在源赖朝举办的一场相扑比赛中展现了高超的技艺,受到众多藩主的赞赏,他们下令将此技艺命名为“正正流”,据说这就是观世流的起源。因此,在我们流派中,森宇平太被尊为观世流第二十七代传人,同时也是正正流的第一位传人
无论关于原流派的创始人是藤原镰足还是坂上田村麻吕复兴该流派的传说是否属实,在古代武术中,将一个流派的起源与古代或知名人物联系起来是很常见的。
尚不清楚正胜流是什么时候创立的,但至少在《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中都有关于神代徒手搏斗的记载,而且“相扑”一词最早出现于有役天皇统治时期,因此人们认为徒手搏斗技术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
源赖朝生活的中世纪相扑被认为与今天的职业相扑有所不同,它更像是一种类似于综合格斗的风格,因此很容易想象,像正宗流这样的历史武术的练习者当时也很活跃。
肘击、凌厉的踢击和强劲的打击技巧
正宗流武术的一大特点是其威力强大的打击技巧。它尤其注重肘击、足击和腿击,同时也运用其他强力攻击技巧,例如手击和戳眼。
正宗流以其强大的腿法(踢技)而闻名,即使在古老的柔术中,也很少见到像空手道前踢那样犀利的技巧。
这种护脚方式的显著特点是,它不是那种需要将重心放在脚上的护脚,而是通过抬起支撑脚的脚后跟并强调速度,将冲击力传递给对手的踢击方式。
为了掌握这些足技,正宗流的学员需要能够踢断悬挂的毛巾,使其仅在中心凹陷;或者踢开盖子朝下的桶身,而不使其飞出。此外,在双人练习中,学员们还会穿戴一种名为“胴”(nikura)的极其厚重的、类似躯干的护具进行踢击练习。

在皇帝面前演示的,能够摧毁盔甲的惊人技法。
下面的故事作为轶事流传下来,证明了正宗流打击技术的威力。
十九世纪上半叶天保年间,盛冈藩第十二代藩主南部利里在位时,曾举办过一场盛冈藩内各派武术齐聚一堂的铠甲格斗大赛。当时年仅十九岁的松桥宗则,也参加了此次大赛。然而,当武士官建议他自行挑选参赛铠甲时,他却婉拒了。
为了证明原因,穆嫩将盔甲绑在柱子上,然后用锤子将正宗流派的护肘钉入盔甲躯干。当地方官拆开盔甲检查时,发现内部的风箱已被肘击严重损坏。
最强大的武器是脚部防御,但领主认为在他面前使用踢击有失礼貌,所以改用肘击。然而,南部利里里被这招防御的威力所震撼,随后禁止正宗流与其他流派交手,并将其定为秘传流派,不得传出领地。
据说这一时期的盔甲一直保存到大正时代初期,但现在已经遗失了。
正胜流于江户时代中期传入盛冈藩,当时正值第六代藩主南部利树在位。将正胜流带到盛冈的是冈武兵卫,他出身盛冈的医家世家,曾游历全国修行武艺。他在镰仓习得正胜流,并成为第二十一代传人。
从那时起,正宗流空手道在盛冈市代代相传,并于 1979 年被指定为盛冈市无形文化财产,其历史技艺至今仍由弟子们传承。








![秋田城的发展始于奥莫诺河口的Tsuchizaki -Tsuchizaki Minato,该河口发展为分布中心[Akita县] 33192EFE1595A3309D4E9325AE7A5621](https://jp.neft.asia/wp-content/uploads/2023/12/33192efe1595a3309d4e9325ae7a5621-150x150.jpg)

![Hachirogata,曾经是日本第二大湖[Akita县] 大泻村 | 八郎蓄水池](https://jp.neft.asia/wp-content/uploads/2017/03/24094900_m-150x15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