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生氏乡墓(五环塔)

基督徒,利休七贤之一 | 多面手蒲生氏乡之墓 [福岛县会津若松市]

瑞云山高德寺位于福岛县会津若松市荣町,是一座属于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古老寺庙。寺内至今战国时代大名蒲生氏的陵墓

它是会津若松市唯一留存的与蒲生氏乡有关的遗址,也是一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蒲生氏乡出生于近江,成为会津藩主,拥有92万石大米。

蒲生氏乡出生于近江国蒲生郡日野市,是蒲生正秀的第三子。他自幼才华横溢,被织田信长发现,并娶了信长的次女不由姬为妻。

蒲生氏乡肖像,纸上着色
蒲生氏乡肖像,纸本彩绘。来源:维基百科

信长死后,他为丰臣秀吉效力,1590 年奥州潮起时,他从伊势国被调往会津藩,封地为 42 万石。

黑川城更名为若松城,后来又改建为拥有七层天守阁的城堡,并“敦贺城”。与此同时,城镇名称也从“黑川”改为“若松”,如今会津若松市的雏形由此形成。

蒲生氏里俳句纪念碑
蒲生氏里俳句纪念碑

除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外,氏乡还精通茶道,曾师从茶道大师千利休,并“利休七贤”之一。皈依基督教的“基督教大名” ,洗礼名为“里昂”。

他似乎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在艺术和武术方面都很有造诣,而且也很有包容心去接受新事物。


他去世后,遗体在京都火化,头发被送往会津。

1595年2月7日(文禄四年),氏乡在京都伏见蒲生府因病去世,葬于京都大德寺。

日本现存最古老的医学记录《医传记》由真濑源作所著,记载他从文六二年(1593年)到文六四年(1595年)去世,与疾病抗争了三年,并出现了腹水、面部、手部和脚部水肿等症状,因此有人推测他患的是现在所谓的直肠癌。

高德寺仁王门
高德寺仁王门

后来,在会津,氏乡的长子蒲生秀幸(即第二代藩主)一座陵墓,里面存放着他的头发和骨骼。这里就是蒲生氏乡现在的墓地。


蒲生氏乡的现今墓地

蒲生氏乡墓入口
蒲生氏乡墓入口

高德寺是京都妙心寺的分寺,属于临济宗。

这座古老的寺庙由禅师大渊于公安十年(1287年)在此地创建。伊达政宗统治会津期间,包括当时的住持信南在内的许多僧侣被流放(躲藏在会津郡胜方村的胜方寺),伊达军队也曾在此设立临时营地。

在丰臣秀吉的奥州惩罚期间,这里也被用作御座厅(天皇、将军和其他贵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这“日本十大寺庙”

蒲生氏乡被任命为会津总管时,他欢迎被伊达政宗流放的高德寺住持信南重返住持之位,并向寺庙捐赠了200石的俸禄。这笔俸禄由蒲生家族世代传承,据说他们后来又追加了200石。

出处:新版会津风土记第13卷,陆奥国若松第2号

蒲生氏乡墓碑信息牌
蒲生氏乡墓碑信息牌

该寺庙在戊辰战争期间被烧毁,但在 1964 年(昭和 39 年)用钢筋混凝土重建。

死亡诗纪念碑

刻有蒲生氏乡殉道诗的纪念碑
刻有蒲生氏乡殉道诗的纪念碑

会津历史学会于 1953 年竖立的石碑

如果花期有限,即使风吹,花朵也会凋零;但春山微风转瞬即逝。

五环塔

蒲生氏乡墓(五环塔)
蒲生氏乡墓(五环塔)

高德寺正殿北侧的墓碑是一座五环塔,上面刻有“天、风、火、水、地”五个字。据说里面存放着蒲生氏乡的头发残骸。

上面刻有“蒲生氏乡陵墓建筑牌匾”,日期为1596年7月12日(文禄五年)。

“氏乡的嫡子蒲生秀幸为氏乡建造了陵墓,并将无穗塔供奉其中。”

这表明,无峰塔在历史上某个时期曾被改建为五轮塔,但具体细节尚不清楚。它已被指定为会津若松市有形文化财产。

蒲生氏乡墓地 <信息>

谷歌地图


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