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城县仙台市】仙台市历史民俗博物馆 | 2025年历民秋季祭摄影报道(2025年10月25日)
今年是仙台市历史民俗博物馆举办的第18届秋季庆典。
2025年10月25日,由仙台市历史民俗博物馆主办的2025年Rekimin秋季祭在仙台市中心的筒冈公园举行,来自仙台市、宫城县和岩手县的六个团体表演了他们的传统表演艺术。
链接:仙台市历史民俗博物馆
大泽插秧舞
这种插秧舞在宫城县仙台市泉区大泽町流传至今,并被宫城县指定为无形民俗文化财产。
起源于新年第一天为祈求来年丰收而表演的舞蹈,现在常在神社祭典和其他活动中表演。
仙台藩第二代藩主伊达忠宗“三层盒状”和“竹雀”家纹,即使在今天,这些家纹仍然被染在早乙女和服的背面和下摆上。



河边的鹿舞和剑舞
这种民间表演艺术在宫城县仙台市青叶区伊茂泽传承至今,并被宫城县指定为无形民俗文化财产。
据说这支舞起源于江户时代仙台城八幡町的龙法寺,用于祭祀祖先和祈求五谷丰登。它鹿舞和剑舞成对传承






荒滨矶崎舞
据说这种舞蹈曾存在于宫城县仙台市若林区荒滨町,但最后一次有记录的表演是在 1922 年,并且已经超过 100 年没有传承下来了。
然而,近年来, “荒滨矶鹿舞复兴协会”成立。根据现存的少量文献资料,该协会发现荒滨矶鹿舞与名取市的熊之堂十二神鹿舞同出一脉,并正努力从中汲取灵感,复兴荒滨矶鹿舞。



伊代森八幡神乐
仙台市太白区太白山 ,并在仙台市太白区茂庭御守八幡神社传承下来。
“十二座神乐” 由12件以日本古代神话为主题的器物组成,源自名取市的熊之堂神乐。它是仙台市指定的无形民俗文化财产。



小胜法印神乐
这是宫城县石卷市大月町传承下来的神乐舞,被国家政府指定为宝印神乐的代表性代表,并被指定为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产
据说这种舞蹈最初是由山形县羽黑山的苦行僧(法印)传下来的,舞蹈中穿插着各种杂技动作,例如爬上舞台天花板、倒挂比赛等等,这些动作都以妖艳的女性和其他生物为特色,深深吸引着观众。




大出隼音神乐
“早神神乐”通常被认为是竹神乐和御津神乐的统称,这两种神乐都由岩手县花卷市大迫町的早神神社(西早神神社)传承下来;而大出早神神乐则是早神山南侧远野市付毛司町的早神神社(南早神神社)传承下来的一种神乐。
也“神人神乐” ,并被指定为东野市无形民俗文化财产。










![超过一万个吉佐菩萨覆盖了玛雅人的墙壁[oga City,akita县] 玛雅马的所有佛陀](https://jp.neft.asia/wp-content/uploads/2025/02/IMG_1203-150x150.jpeg)

![[宫城县藏王町]宫城县藏王乌帽子水仙花节和远刈田温泉大道 苏伊森](https://jp.neft.asia/wp-content/uploads/2023/04/suisen-150x150.jpg)
![[福岛县伊达市] 伊达市灵山镇灵山之旅 神圣山1](https://jp.neft.asia/wp-content/uploads/2023/04/0d37b931c7fc2ae4fa782fa078d8ad2f-150x150.jpg)











